本网讯 6月30日—7月1日,法学院2022年人才培养暨导师工作会议在学院217学术报告厅召开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龚姚腾出席,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、研究生院副院长陈龙泉,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贵,校外实务专家、杰出校友王雷、卢盛宽到会指导并作辅导报告。法学院领导班子、法学学科全体教师、法学院各行政岗人员参会。会议由法学院院长项波主持。
龚姚腾就法学学科发展提出五点要求:一是学院要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上形成统一的认识。围绕学科特色和新时代如何开展教学育人的时代之问,明确“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、如何培养、为谁培养”的问题。二是学科建设要充分考虑现实需要,不搭“空架子”。法学学科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,在注重新兴技术发展的同时强化实践教育,把专业特色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、方法有效融合。三是学院的整体发展要突出改革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推进人才培养机制评价制度,持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。四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,强化学术平台的合力育人功能。在已有基础上,加强和其他省市公检法系统、律所、协会等的合作交流。五是深入思考一流专业学科建设点的建设问题。学科点的建设要体现学科特色和地位,体现德法兼修、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和能力卓越,要善于借鉴好的做法,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。
会上,陈龙泉以《成为研究生的人生导师》为题,介绍了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职责,并用大数据分析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、指导引导、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。郑明贵则从理念和探索精神培养、科研方法、过程管理、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谈了对研究生培养的个人体会和建议。王雷以《我心目中的江理法学青年》为题讲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,并从“工作+温度”“专业+操守”“责任+担当”三个方面提出青年人的培养要注重品德、积极的人生态度、工作态度和综合能力。卢盛宽则以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目标为出发点,提出要打破传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壁垒、注重交流能力、推行外地导师制、开设相关课程等建议。法学院王世进、苏雄华老师还分别就学科现状、教育和教学、学生目标和方向的引导、学生科研学术能力提升等方面作了经验分享。
项波从会议的组织筹备情况、会议主题和议程安排、目标和意义等方面对此次人才培养暨导师工作会议作了介绍说明,并阐述了法学院本轮学科分层分群建设情况。法学院副院长张奇就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文件进行了解读。法学院马龙、张志坚、苏雄华老师就培养方案和讨论文件中的培养细则、课程设置、课时安排、课程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汇报发言。
法学院党委书记黎志明就党建工作,思想政治、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,文明创建工作,安全稳定工作等进行了部署。同时,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。
据悉,此次会议是法学院在总结分析近些年在人才培养、导师制推行工作成效的基础上,经过学院领导班子多次酝酿,向国内学科领先高校学习借鉴,向校外实务部门、律所交流学习后组织开展的。之后,法学院还将组织专题会议,将此次会议精神落实落细,紧紧围绕国家一流专业建设,紧紧围绕学校发展中心工作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努力构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,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,不断提升对行业和区域发展服务的能力与贡献度。
(文/吴倩茹 图/徐高兴 编辑/张萍)